近期,全球资本的投资开始瞄向了新兴市场。其中,中国资产投资前景备受关注。
近日,高盛预测2024年中国GDP将增长4.8%,高于IMF的4.6%预测值。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对此表示,高盛的预测数据背后,包含了稳定的消费前景、中国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支持,以及房地产、基建、制造业的投资。
瑞银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指出,2024年中国消费和服务业将延续复苏趋势,预计2024年居民实际收入将继续好转,推动消费增长。
这驱动越来越多全球投资机构关注中国资产的投资机会。
富兰克林邓普顿总裁庄丽雅表示,随着中国资产价格变得很便宜,现在是重新关注中国的时候。
城堡投资创始人肯·格里芬指出,全球投资者必须关注并投资中国。
一位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美国10月疲弱的CPI数据令金融市场判断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当前华尔街投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加仓意愿明显回升,甚至部分投资机构将低估值中国资产视为对冲欧美经济衰退与美股回调风险的重要工具。
一位证券经纪商透露,本周以来流向新兴市场基金的资金开始增加,尤其是一些侧重投向中国股市的新兴市场基金产品认购量明显回升,表明随着全球资本重返新兴市场,中国仍是他们重要的投资标的。
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南德斯(Henry Fernandez)表示,目前欧美、亚太等地国际投资者依然期待中国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推进与国际地缘政治风险逐步走弱,因此MSCI尚不急于推进扩大A股纳入的进程。不过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中国股市仍是多数新兴市场整体投资组合的关键部分。
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A股若要提升自己在MSCI新兴市场的权重,仍需解决四大挑战,分别是风险对冲和衍生品工具的丰富度、中国A股结算周期与国际接轨、境内外交易假期安排的“统一”、在境内外证券互联互通机制下完善综合交易机制。
对中国市场关注度升温
今年早些时候,MSCI发布一项研究指出,2023年上半年期间,海外投资者纷纷重新进入中国在岸市场,希望从中国重新开放、A股与全球股市的弱相关性特点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
“但是,由于美联储进一步加息预期犹存,叠加年初中美关系因素,众多海外资本选择留在美国博取更高的无风险存款利息收入。如今,随着美国10月疲弱CPI数据令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海外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悄然升温。”上述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
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嗅觉敏锐的华尔街大型投资机构已提前抄底估值偏低的港股市场红筹股。
比如在港股市场上,贝莱德加仓广汽集团与小鹏汽车,花旗集团增持长城汽车等,美国资本集团先后增持再鼎医药、欧康维视生物-B、药明康德等多家港股医药公司。
上述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经理指出,究其原因,一是华尔街资本发现有些红筹股的估值已被大幅低估,令投资进入“绝对安全区间”,足以通过调仓对冲美股下跌风险;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正带动众多行业景气度回升,一旦资本争相流入中国资产,这些低估值资产将出现更大的上涨空间。
MSCI发现,与大盘股相比,A股市场中小盘股往往具有更高的回报分散度,这或许也是海外资本热衷精选个股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待A股交易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关注中国资产之际,海外资本也期待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制度与交易模式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升海外资本的投资体验。
记者获悉,目前海外资本建议A股仍需在四大方面做出变革,分别是提供更丰富的风险对冲衍生品工具、推动中国A股结算周期与国际惯例接轨、促进境内外交易假期安排的“统一”、在境内外证券互联互通机制下完善综合交易机制。
甚至不少海外投资机构认为,若A股能解决上述四大挑战,更多海外投资机构将支持MSCI继续提高A股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权重,吸引更多全球资本以跟踪指数方式加仓A股。
事实上,中国相关部门已着手解决相关挑战,助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亨利·费南德斯表示:“近日港交所推出的MSCI中国A50期货,颇受海外投资者的欢迎。但A股标的众多,为了有效管理风险,国际投资者期待能看到覆盖面更广的离岸股指期货产品,以及更多股指期权产品。”
记者获悉,目前MSCI业务合作伙伴与客户已基于MSCI中国A50指数,发行了期货、标准/杠杆/反向ETF、衍生权证等,有助于海外投资机构更好对冲A股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
此外,MSCI正在研发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低碳指数(MSCI China A50 Connect Low Carbon Tilt Index),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ESG投资偏好。
与此同时,随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目前境内外股市交易假期安排不一致问题已得到显著解决。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受中外交易制度不同影响,当前A股结算周期与国际接轨问题仍然比较“棘手”。目前不少海外投资机构需先将资金存入中国账户再开展A股投资,令他们觉得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且不符合“先买后付”的国际操作惯例。对此,中国相关部门是否会在陆股通机制下提供适应国际投资者的A股结算周期制度,有待观察。
“完善综合交易机制也面临类似的实施路径挑战。”他指出。在境内金融监管部门采取穿透式监管与实名制交易的环境下,部分海外投资机构认为此举一方面无法隐藏自己的交易策略,另一方面每个实名账户购买同一个股票所收到的交易报价不一,可能会影响投资收益。因此他们希望A股市场能引入海外成熟机制,即由经纪商在综合交易账户机制下一次性买入相关股票,再平均分配给不同账户以实现“统一”的交易定价。
亨利·费南德斯直言,中国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国内市场,但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进一步纳入A股展开征询意见前,还有不少改革需推进,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中国。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陈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