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第六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
 

  新金融联盟理事长、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5月26日在“第六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表示,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要坚守基本的金融规律,才能更具生机和活力,才能更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时间的检验。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加强监管、规章制度先行的理解比过去更深刻,社会对金融科技规范发展的期待更高,从业人员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商业模式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大家要提高站位,对金融科技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否则创新难以接受新形势的检验。

  杨凯生还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新发展理念的五大方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创新是第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坚持创新,坚持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是开展案例评选的初心,也是必须坚守的目标。

  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方向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来支持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的重点方向不会改变。当借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金融科技应在控制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运用金融科技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围堵,以支持我国的科技创新。三是更有效地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过去金融科技更注重数据,即利用海量数据来做模型,但未来获取消费者数据会受到一些约束,这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做好创新。

  “金融科技创新是技术和模式创新,更是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基因改造,是用金融科技来做组织和流程的再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那样很难学到真谛。所以,管理创新、系统创新、组织再造方面特别成功的经验可以作为案例来评选。”张承惠说。

  在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沈艳教授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正呈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不平等加剧的态势。从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来看,国有行高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全国性银行优于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增加、不良率不会明显升高;而数字化转型程度较低的银行存在不良率增加的现象。

  “数字金融的发展高度不平衡,可能推高银行业集中度,形成马太效应,让强者更强。银行除了组织转型、业务模式创新、思维创新以外,更需要认知创新。”沈艳教说。

  据了解,案例评选由新金融联盟和金融城举办,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本届评选的案例征集截至7月25日,8月进行初选,9月15日前完成复选和终选答辩,10月公布评选结果,并在“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颁奖。入选的优秀案例将获得“金融科技创新十佳案例”荣誉,并结集出版。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05-27)
【关闭窗口】